泰宁大布溪:溪水清 白鹭飞

2025-09-26 10:00:00    来源: 三明日报     字号: 字号:

 9月16日上午,泰宁县大龙乡大布村的生态管护员李志顺如往常一样,沿着大布溪开始了巡河工作。他缓步前行,细心察看河道两岸,不时俯身捡拾散落的垃圾。每当遇到正要往河里倾倒垃圾的村民,他总会停下脚步,耐心劝导。
  “现在溪水清得能看见底,还能见到野生甲鱼和军鱼呢!”李志顺指着清澈的溪水,脸上写满自豪。
  然而早些年,大布溪还是另一番景象:村民们在河岸空地上种菜、圈养鸡鸭,杂乱无章的菜园、围栏沿河遍布,空气中时常弥漫难闻气味。
  变化始于近年来大龙乡对河湖治理的系统性推进,“晒议评”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。该机制依托月度“晒水”,每月公开乡镇交接断面及2025年新增县际断面水质监测数据,严格管控水质与生态流量,所有信息通过官方平台实时发布,筑牢水质安全防线,让治水过程全程透明、全民监督。
  同步推行的季度“议水”则进一步深化了河湖长制实施。通过定期召开河长会议、片区联席会议,举办专管员培训,不断凝聚各方力量;乡人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,由委员河长牵头开展民主协商,持续优化治理方案,聚焦污染源头防控与治理难点,协同落实整治措施,系统性地提升了流域治理合力。
  治理不仅在于机制,更在于扎实行动。“清四乱”专项行动以来,大布溪累计处理复核遥感图斑问题18个,自查整改“四乱”问题6起。同时,自推行河长APP巡河制度以来,年内巡河总次数超1700次,解决6起河湖突出问题,实现了常态化、精细化的河湖监管,水生态不断改善。
  沿着溪流漫步,岸边金黄稻田与清澈的溪水相映成趣。如画的田园风光,藏着一套智能化的农田尾水处理系统,正悄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  通过节制阀控制,农田积水和余水被统一引流至生态拦截沟进行初次净化,随后流入生态净化过滤池进行二次净化,最后经过生态塘的三次净化后,才缓缓流入河道。
  “经过这三道‘关卡’,农田残留的氮磷等元素大大降低,有效减少了水环境污染。”大龙乡副乡长邓文斌指着净化池介绍,“别看这方池不大,可治理农田退水面积达160亩,农田退水净化方法将逐步在全乡大面积作物种植区推广。”
  治水更要聚人心。在河岸边,常能看到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捡垃圾,扛锄头的村民自发维护生态拦截沟,放学的孩子也知道“不能往河里丢塑料袋”。“党员河长”“巾帼护河队”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志愿护河活动,推动形成全民治水、共治共享的新格局。
  除了在“治水”上做文章,大龙乡还投入实施大布溪显口、双坪段河道治理工程,修整堤坝、优化景观、绿化两岸,打造生态体验节点。通过新建亲水设施,这里正逐渐成为集亲水体验与生态教育于一体的示范点,形成了一条宜居宜游的滨河景观带,让居民乐享亲水生活。
  每天傍晚,居住在岸边的村民李荣,沿滨河步道散步,行至大田坊沿岸,常常能见到成群的白鹭在溪边栖息、觅食。
  “现在吃完晚饭,大家都爱来溪边走走。”李荣感慨地说,“生态确实好了,以前哪见得到这么多白鹭?现在不光有白鹭,溪里的鱼也明显多了。”
  水清岸美,游客自然也多了。大布村地处通往龙王岩景点和网红星空露营地的必经之路,游客常被这里的村落美景和清澈溪流吸引,驻足欣赏。热情好客的村民还时常向游客推荐当地农特产,让更多人把这份自然与淳朴带回家。
  如今的大布溪,水质清澈,植被茂密,宛如一条“玉带环腰”,点缀在大龙乡的青山翠谷之间。这条全长11.8公里、流域面积88.3平方公里的金溪支流,不仅滋养着省级传统古村落老虎际,更以“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姿态,成为山水人文交融的生态名片。
  来源:三明日报

附件下载
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