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!尤溪靠这招,让河水重焕生机

2025-09-05 16:23:00    来源: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    字号: 字号:

 清晨的阳光洒在尤溪河面上,波光粼粼的河水蜿蜒流过沈城大地,岸边晨练的居民驻足远眺,孩童在彩虹步道上嬉戏——这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,是尤溪县深化“晒水、议水、评水”“三水”机制,推动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。作为闽江重要支流,尤溪河曾深受跨界污染、“四乱”频发等问题困扰,如今在“三水”机制的赋能下,尤溪河不仅重现清澈容颜,更滋养着县域发展的新活力。
  “尤溪河是咱老百姓的‘母亲河’,治理好水环境,既是守护生态底线,更是保障民生福祉。”作为挂包河湖治理工作的分管领导,尤溪县副县长蔡晓斌感触颇多。在他看来,“三水”机制的核心在于“公开、协同、实效”,通过阳光晒水、合力议水、严格评水,让每一级责任都落到实处,每一个问题都得到解决。“三水”机制实施以来,尤溪县高位推动河湖长制,县级河长多次组织召开专题议水会议,带头落实每月巡河制度,县、乡、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1.8万人次,用行动压实每一份责任。
阳光晒水,让水质情况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
  尤溪县每月通过“福建微尤溪”微信公众号等平台,公开各流域断面水质数据,明确挂包河长信息,让群众实时掌握水环境动态。         
  “晒水不仅是亮家底,更是亮责任。每一次公开水质数据,都是对各级河长的一次监督,倒逼大家主动找问题、抓整改。”蔡晓斌介绍,2025年,尤溪县公开晒水信息8次,针对群众反馈的水葫芦滋生问题,迅速组织清理,累计治理面积80余亩,河水透明度显著提升。
合力议水,让河湖治理“聚共识、破瓶颈”
  “水环境治理不是某一个地域、某一个部门的事,需要上下游协同、多部门联动。”在季度“议水”推进会上,蔡晓斌常强调这一观点。尤溪县深化与福州闽清、宁德古田、南平延平“四地四县区”联防联控机制,通过联席会议共享信息、联合执法整治跨界污染。2025年,尤溪县与南平延平区创新建立“巡河交水”机制,联合清理交界河段水葫芦50亩,问题整改率达100%。
  在紫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中,“议水”机制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。紫阳湖库区位于尤溪县城关镇水东村,离城区不过3公里。两年前,这里网箱养殖、沿岸家禽养殖污染等问题突出,天气一热便臭味熏天,沿岸的大濑坂自然村村民更是苦不堪言。“当时不少养殖户抱团观望,整治阻力很大。”城关镇党委书记胡宗瑜回忆,为破解这一难题,县里成立专项专班,多次召开“议水”会,梳理养殖户诉求,制定“一户一策”“一湾一策”方案。专班工作人员入户宣传政策,免费为养殖户更换浮筒、安装监控,引导签订规范养殖合同,最终以“零补偿”完成16艘渔船上岸、29艘渔船规范停靠,彻底解决了数十年的网箱养殖顽疾。如今的紫阳湖,湖水净碧似翡翠,环湖自行车道蜿蜒其间,周末常有游客来此露营,昔日“脏乱臭”的库区变成了城区“后花园”。
严格评水,让治理成效“有考核、见真章”
  尤溪县将水质情况纳入干部履职考核、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,每半年对各流域治理成效进行评议,对水质提升的乡镇奖补流域生态补偿资金,对水质下降的予以扣罚。“评水不是目的,而是要形成‘干好干坏不一样’的导向,激发大家的治理积极性。”蔡晓斌表示。2025年,尤溪县通过“评水”机制,推动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%,乡镇交接断面达标率100%,全省地表水水质县区排名连续两年进入前十,水葫芦治理还获得省级一等奖补96万元。
  如今的尤溪河,不仅是生态河,更是民生河、发展河。沿岸的鳗鱼企业完成尾水治理,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%;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5.5%,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;“百姓护河队”“巾帼护河队”活跃在岸边,成为水环境治理的“民间力量”。        
  来源:尤溪县融媒体中心

附件下载
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