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国经济网刊登文章《三元区沙溪河:绘就幸福河湖新图景 打造人水和谐示范样板》,点赞三元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,通过机制创新、科技赋能与系统治理,推动沙溪河实现生态蝶变。
贯穿三明市三元区城区的沙溪河,如今正以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崭新面貌成为城市生态名片。近年来,三元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,通过机制创新、科技赋能与系统治理,推动这条母亲河实现生态蝶变。2025年5月,沙溪河全流域监测断面水质均达Ⅱ类标准,书写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元答卷。
机制创新筑牢责任基石:从“单一管理”到“全域协同”
三元区将河湖长制作为水治理核心抓手,构建“党政主导、部门联动、全民参与”的治理体系。2024年,区党政双河长签发1号河湖长令,出台《深化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机制》,创新建立“晒水、议水、评水”三大机制:通过国省控断面水质“月公开”亮晒责任,每季度召开流域治理“议水会”破解渔塘溪、蕉溪、台溪等三条流域水质提升难题,以生态考评机制压实属地责任。
在协同治理层面,该区完成区级河长办标准化建设,与检察院、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。2025年以来,开展联合执法12次,检察院办理涉河公益诉讼案件4件,法院审结涉水行政非诉案件3件,形成“行政执法+司法保障”的闭环监管。
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:智慧平台与物业化管护双轮驱动
2022年,三元区打造“三网合一”智慧水利平台,接入119个视频监控点,构建覆盖河道、水利工程的“水利一张图”,实现24小时监测预警与应急调度的“闭环管理”。
与此同时,“1123”河道物业化管护模式在全区推广:以河长制指挥平台为中枢,设立城区段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,组建专职巡查队与专业化管护队,配套督查、考核、联席会议三大机制。2022年至今,该模式累计打捞河道垃圾超9000吨,清理河滩地51处约4000平方米,有效改善沙溪流域“四乱”问题与河滩种菜现象。
生态蝶变激活发展动能:水质跃升带动绿色经济
治理成效直接体现在水质指标上,2025年5月,沙溪河4个国(省)控断面、5个小流域断面及7个乡镇交接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。水生态改善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,2023年“万寿岩杯”海峡两岸皮划艇桨板公开赛在此举办,两岸选手在清澈河面上竞逐,向全国展示三元区“绿水青山”的生态魅力。
如今的沙溪河岸,健身步道串联起亲水公园,成为市民晨练、夜游的网红打卡地。“以前河滩全是菜地,现在散步能看到白鹭戏水。”家住河畔的居民陈先生感慨道。
三元区通过河长制公示牌、“委员河长”工作室、巡河APP等渠道,引导市民参与监督,形成“治水护水全民共享”的社会氛围。
经验启示:可复制的幸福河湖“三元方案”
沙溪河的治理实践证明,完善责任体系是基础——通过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压实各级河长责任;科技赋能是关键——智慧平台实现从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的跨越;长效机制是保障——将考核结果纳入乡镇绩效,以刚性约束确保治理成效。
“我们将继续深化河湖长制,让沙溪河成为造福百姓的生态河、幸福河。”三元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。这一模式正为全国河湖治理提供借鉴,推动更多水域实现“水清河晏、人水和谐”的美好愿景。
来源:中国经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