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报道 | 大田廖正楼:治水演绎“生态经济学”

2019-05-17 15:52:00    来源: 三明市水利局河长办     字号: 字号:


人民网报道 | 大田廖正楼:治水演绎“生态经济学”

廖正楼(左)察看武陵溪水质(郑宗栖 摄)

立夏到来,大田县武陵乡到处荷叶田田,草莓盛长,桑葚满枝,大石溪更是清波荡漾,两岸瓜果飘香,又是一个旅游旺季的到来。

上山观瀑、下地采摘、休闲垂钓、亲子互动、美食体验……“五彩大石”美丽乡村梦想成真,源自一条河流——武陵溪的变迁;源自一项制度——河长制的推行;源自武陵乡河长、乡党委书记廖正楼的治水思路与不懈努力。

大田作为福建省重点矿区,矿山资源丰富,近20年由于无序开采,导致不少地方地陷、水干、树死,生态极其脆弱。2009年,大田县在福建全省率先探索施行河长制,在沿河两岸划出了大田史上最严厉的“三条红线”,禁伐、禁采、禁养,全面恢复生态,成为全国河长制样板。2011年5月,调任武陵乡乡长的廖正楼同时被任命为该乡河长,4年后提任武陵乡党委书记的他继续担负河长之职。

人民网报道 | 大田廖正楼:治水演绎“生态经济学”

泛舟武陵碧波(刘冬春 摄)

武陵溪为均溪支流,流入尤溪,汇入闽江。武陵乡是大田县典型的高山乡镇之一,平均海拔850米,高山陡坡耕作,容易造成水土流失。

有位有为。廖正楼以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目标为河长制工作指针,从“治、管、护、养”入手,强化源头管控,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。

武陵乡褐铁矿资源比较丰富,之前不少矿企老板对此虎视眈眈。他们找上了廖正楼,希望通过每年向武陵乡财政缴纳相当费用的方式获得重新开矿权,但屡屡被廖正楼拒绝,廖正楼因此还多了个外号——“廖一亿”,这是怎么一回事?

人民网报道 | 大田廖正楼:治水演绎“生态经济学”

廖正楼(右三)在渔家晚钓休闲渔庄与村干部、企业主座谈美丽乡村建设(郑宗栖 摄)

原来这些老板以为乡政府是嫌钱少,一再表示可以提高缴费,先后加了三次价。“先是五万,再到十万,最后二十万,三次开价以后我就说要不你给一个亿,我们五千万用来环境治理,五千万用来发展经济。他们一听我们这么说也就死心了,明白我们决心已定,不会再干这种以牺牲环境的沉重代价来换取眼前利益、短期发展的事了。”廖正楼说。

这“一个亿”的条件,让矿企业主们看到了武陵乡对于水土整治的决心,从此不再打武陵矿山的主意。同时,廖正楼积极跑动相关部门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。2013年以来,武陵乡共投入资金513万元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75亩;实施小流域治理面积达730公顷、雪山茶园改造40公顷;大力开展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,关闭生猪养殖场3家,终于让青山泛绿,河道水质得到逐年改善。

治标还要治本。矿不采了,林不伐了,河边牲畜也不养了,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基本控制源头污染问题。接下来,就是教育老百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积极参与管河护水,美化环境。在廖正楼看来,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可比拒绝矿老板难得多。他说起了一次巡河经历的一件小事。

人民网报道 | 大田廖正楼:治水演绎“生态经济学”

廖正楼(左)与贫困户林凤阁共商草莓园发展愿景(郑宗栖 摄)

“有一次刚好走到河边,就看到一个房子边上有一个农家妇女直接把一袋垃圾往河里面扔,她儿子就蹲在边上吃饭。所以我就开玩笑似跟她孩子说,你妈妈在这边扔垃圾,你在这边吃饭,吃饭配着垃圾味道是不是很好?她妈妈就觉得很不好意思。”

可是,廖正楼转念又想:“老百姓不往河里扔垃圾,垃圾又往何处去?必须得化解这个难题。”廖正楼心里谋划着,并为此多方筹措资金,先后投入资金150万余元,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,同时还购买压缩垃圾车1辆、垃圾清运车1辆,添置垃圾箱23个、小型垃圾车40辆。保洁员每天定期到农户家中收集垃圾,通过“户集”“村收”“乡转运”“县集中处理”的方式清理生活垃圾。

“河水干不干净,就看大石。”武陵溪最后汇入该乡大石村,巡河巡大石,就抓住了牛鼻子。2015年,廖正楼按照县里河长制工作部署,探索将党支部建在河道上,成立大石溪党小组,设立3个党员先锋岗,组建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,采取“跨村联建”护河模式,设立义务巡河岗、志愿监督岗15个,发挥党员带创作用,统筹协调上下游、左右岸河道问题,共同开展护河爱河行动,久久为功,成就了满河清澈的武陵溪。

人民网报道 | 大田廖正楼:治水演绎“生态经济学”

满河清澈的武陵溪(刘冬春 摄)

探索“党建+河长制”是大田深化河长制工作的特色亮点。廖正楼进一步拓展探索“跨乡联建”党建模式,与毗邻的石牌镇联合成立武陵溪临时党支部,整合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,联合开展以“净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”环境连片整治,通过实施河共管、路共护、绿共植、难共帮等措施,打造“家园清洁”示范带。

“今年春节期间,我们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,宣传河长制公约,探讨创新河道经济载体,建设河流亲子项目等。”廖正楼说。那天,他以武陵溪党支部书记身份,召集同属武陵溪流域的石牌镇党委书记、武陵溪党支部副书记范成火参加会议。通过“跨乡联建”,实现了对河流更为精细化的管理。也是通过“跨乡联建”,大石村拆除旧房35座,整治裸房15座,危房改造42座;在村道两侧、菜园等地修建竹篱笆隔离栏3500米;硬化道路8公里。在公路及沿河两岸、村庄内荒地种植樱花、木兰、茶花等3000余株。大石村的面貌大为改观。

武陵乡是中共闽中工委、中共闽西北特委的发源地,是革命老区,也是三明市级精准扶贫重点乡镇,全乡现有贫困户159户503人、贫困村3个、空壳村2个。如何解决当地贫困问题?是不是可以做好水文章,让一河清水引领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?作为河长的廖正楼下意识地把目光盯在山水人文资源丰富的大石村、仕洋村。从管好水到利用水,他要借助流域整治成果,让武陵乡走上了创新发展河道经济,摆脱贫困的路子。

人民网报道 | 大田廖正楼:治水演绎“生态经济学”

漫步光伏扶贫长廊赏一河风光(郑宗栖 摄)

2014年初,武陵乡向上级水利部门争取到近2000万元资金,启动大石村生态护岸工程,着手对河流两岸进行景观打造。乡里还聘请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编制《仕洋-大石美丽乡村规划》,邀请厦门一家景观设计公司以4A标准对大石村旅游产业进行规划设计,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景观效果。

武陵溪穿过茂密林丛,形成落差较大的三个瀑布群落,汇流大石。廖正楼又推动在此投资420万元,建成三漈潭森林公园,修建仿木栈道700米、游步道1300米、观瀑台3个、悬索桥2座。“这个项目的建成,使大石村和仕洋村形成旅游环线,实现连片发展。”廖正楼介绍着,眼里满怀憧憬。

如今,大石河流两岸,瓜果花木扶疏,四季风景如歌,春天可采草莓、桑椹,夏天赏荷,秋冬可采葡萄、柑桔等。随着乡村美丽兴起,这里吸引了永强家庭农场、渔家晚钓休闲渔庄、桔金果园等项目落地发展,集餐饮美食、运动休闲、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已然形成。

为了给贫困户、贫困村和空壳村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,廖正楼带领武陵乡开展了光伏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,在大石生态护岸上建设光伏长廊达2.6公里,安装1197KW,每年可为乡财政增收约37.4万元,贫困村、空壳村每年可增收约4.5至11.9万元,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约0.75万元。

人民网报道 | 大田廖正楼:治水演绎“生态经济学”

青山绿水大石村(刘冬春 摄)

不仅如此,武陵乡还将光伏长廊和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,为光伏长廊支架刷上仿竹漆,套种紫藤、凌霄、炮仗花等多彩花卉,悬挂党建、扶贫、十九大精神等宣传标语和“五彩大石”灯笼,播放休闲音乐,将光伏长廊打造成独特的立体绿色旅游休闲景观。

现在到大石村的游客一年下来也有7万多人了,人潮带来商机。当地人林恢淡从城里回家创业,创办渔家晚钓休闲渔庄,饲养着不少淡水鲈鱼。“这些淡水鲈鱼经济价值高,每斤市场价20元左右。之所以能卖得好价格,和这儿严苛的水环境要求密不可分。”

廖正楼挂钩帮扶的林凤阁也建起了7个温室大棚,种植牛奶草莓,建设草莓观光园,每亩收入达1万元。

三明大石山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在这投资的欢乐谷景区“红色拓展”和“网红喊泉”项目建成对外营业,第二期大石三漈潭 3D 仿真动物园、三漈潭水上娱乐、梦幻漂流项目正加紧施工建设中。

从治水起步,大石村终于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大田县“十佳小康示范村”的华丽转变。以呵护武陵溪为己任的廖正楼河长也从河长制工作实践中对“生态经济学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“从治水,到有了产业,吸引游客,再把产业做大,提升做优环境,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体系,也让百姓从中收获生态红利。”

悠悠武陵溪,仍在演绎着一河清水、两岸丰收的传奇。人民网-福建频道

附件下载
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