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护闽江源头“大水缸”,让群众喝上放心水!

2020-06-17 17:31:00    来源: 三明市水利局河长办     字号: 字号:

 

检查监测设备、装好采样的瓶瓶罐罐、背上水质采样箱……6月9日一大早,建宁县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的3名检测员就忙碌起来。和往常一样,他们今天的任务是,前往距离县城32.5公里,海拔1489米的王坪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采水取样检测。

看好源头“大水缸”

“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,给百姓饮用水上好一把‘安全锁’。”检测技术员林敏说。王坪栋水库总库容189万立方米,主要供应建宁县城区4.5万人的日常生活生产用水,是建宁县人民的“大水缸”。

山路崎岖陡峭,车在路上有些颠簸。“这条路走习惯了。”林敏道。颠簸不算什么,这一段时间持续下雨,车胎容易打滑,要更加谨慎。

经过1个半小时的颠簸摇晃,采样车抵达目的地,水库四周林木葱郁,水流澄清翠绿。

下车后,检测技术员分工合作,将水样放入瓶中,操作检测仪器,一边观察,一边记录,采样检测工作有条不紊。

“PH值正常、溶解氧正常、透明度正常……”一阵忙碌后,林敏介绍说,“水质检测有60多个指标,现场检测的指标都合格了,剩余的需要回实验室检测。”带上20多罐采集的水样,大家返程。

到达县城已是13时30分,匆忙吃过饭后,检测技术员进入实验室做实验。数据要及时上报,得抓紧时间做出结果,检测过程要两三个小时。

“看好‘大水缸’,还有‘水质哨兵’替我们24小时站岗。”林敏介绍,水样经过采水系统进入王坪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,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自动测量。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的项目有20多项,常规项目每小时测量1次,高锰酸盐指数、总磷、总氮等项目,则每4小时测试一次,分析出的结果会及时传输到省、市水质自动监测平台。

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升级改造,实现对王坪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实时监测和有效监测预警,保障用水安全。

送一江清水到下游

王坪栋水库的水质检测工作,是建宁县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,送一江清水到下游的一个缩影。

建宁是福建“母亲河”——千里闽江正源头。为保护好闽江源头的“大水缸”,建宁县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作为推动生态品质升级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县的重要工作。建宁县生态环境局对全县9个乡镇和92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水源地,定期进行水质采样检测,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巡查,促进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。

“现在不仅不用愁没水喝,还喝得很放心!”黄埠乡封头村村主任王登贵说。而回想起过去喝水的经历,王登贵直摇头。他说,早期村民们在自家房前屋后挖水井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,随着水位降低和生活环境污染,井里的水不能喝了。后来,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,自发到山上寻找水源,挖坑蓄水后,用塑料管把水引入家中。但是通水没多久,问题就慢慢出现,下雨天水质浑浊,冬天又缺水。如今,县里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,把清水引到了各家各户。

“现在,村民都喝上了‘健康水’啦!”王登贵说,村里的自来水入户总管道旁,还安装了紫外线消毒仪,可以对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消杀。除此之外,定期有专业人员对水源点的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,让村民更安心。

“水质好不好,周边环境很关键。”建宁县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林强说,把水源周边的环境治理好,百姓才能吃上“放心水”。大队定期到各地水源点周边巡查,及时制止水源地周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潜在的农业污染源,坚决杜绝污染。

“环境监督,还要靠基层,现在每个村都有我们的‘耳目’呢。”林强介绍,全县92个行政村都已配备环境网格员,帮助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造成污染的环境问题。

“每天我都会到村里走走,沿河道巡查,看有没有环境问题。”均口镇修竹村环境网格员吴志勇说,如果发现问题,村里能解决的,马上联系村里的保洁员处理;解决不了的,通过微信上的“福建网格监管”小程序把情况上传,县里的工作人员会及时下来协调。除了巡查村里环境,吴志勇还会耐心向村民宣传相关的政策,引导村民自觉保护好自己的“水缸”。

“保护好闽江源头的饮用水水源地,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。饮用水涉及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,不能出一点纰漏。”建宁县生态环境局分党组书记黄允健说。在坚决守住生态红线的同时,建宁县全面深化河长制,打造“乡村河长”“企业河长”“田园园长”“小溪溪长”“水渠渠长”的多元共治格局,结合禁柴改燃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措施,全力守护闽江源头“大水缸”,让群众喝上放心水,送一江清水到下游。

来源:三明市融媒体中心( 作者 饶丽英 陈晓星 通讯员 陈 杉 文/图)

附件下载

相关链接